足夠的自信,才能培養出足夠的自愛,說個武俠故事:一個少年上山學武功,18歲時學藝完成了下山,來到一家酒樓,他大大咧咧的坐下,把寶劍“啪”的一聲橫放在身前的桌子上。

他這動作有兩個信息要告訴其他人:
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們要小心啊。
第二,我的劍就在手旁,你們不要亂來!

但十年後他的武功大進,已經成為大俠,這時他什麼武器都不需要隨身攜帶,因為他能運用身邊的任何東西作戰,然而在平日裡他跟普通人一樣地溫和,碰見他的人,還以為他不懂武功呢!你看,要提醒別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力量時,無論什麼事,無論是否突發,他都能夠輕鬆應付,便無須把力量顯露出來。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邊,如果他不開口說話或者有所行動,你甚至不大察覺他的存在。反之,要不斷用種種言語、行為來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們的內心實在是欠缺力量的。當一個人的力量不足時,他會要求其他的人事物按照一定的規則存在,若有什麼變動他便會大發雷霆:你們不動我都已經這麼辛苦,你們偏偏就是要跟我過不去!而當一個人有足夠的力量時,他是無懼於事物的不穩定或者變遷的。

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自信,才能培養出足夠的自愛,自愛就是“愛護自己”。有了足夠的自愛,才能培養出足夠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自我價值不足的行為模式自信、自愛和自尊,統稱為“自我價值”,是每一個人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的本錢:沒有它們,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只是夢想。

這三項也是心理素質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夠的自信、自愛和自尊,一個人才能發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質來。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他出生後的整個成長過程裡,憑著每天的人生經驗總結累積而發展出來的。

自我價值不是光憑時間便能發展出來的,每次的人生經驗所做出的總結,取決於當時這個人內心對事物的主觀判斷,其基礎是這個人的信念系統。

一群人在同一個環境裡成長,雖然有類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經驗,但是因為各人的信念系統不同,對事物的主觀判斷會有不同,因而各人發展出來的自我價值也有高低。自我價值不足就是自信、自愛、自尊不足,這樣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在今天的社會裡到處可以見到。

總的來說,自我價值不足的人很容易為了很少的價值而放棄對自己的愛護和別人對他的尊重。我們需要明白:每一個人都想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所以都想培養出足夠的自信、自愛、自尊。這方面比別人欠缺,便說自己沒有資格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這是毫無道理的。 

三個方法應對自我價值不足已經成年但自我價值不足的人,可以運用以下的三個方法加以改善。

1、言出必行,言出必準
堅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準”,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兩個月內有明顯提升——不論是自己內心還是別人,都能明顯感受到你多了自信。“言出必行”是說過的話一定要去做出來。自己答應過的事,別人盡可放心,因為自己一定完成。就算是答應自己的事也一樣對待。

這裡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屬自己的責任,因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諾。為了能夠脫身而隨口答應的,為了心軟或衝動承諾的事情,都要快速的減少。

“言出必準”指的是你說的完全跟你內心的認知感覺一致。 別人喜歡與他一同做事,因為覺得他可靠。很快,這樣的人讓別人感到很有力量,別人找人合作或者做什麼重要的事,都會優先想到他,所以他會感到很有自信。

“言出必準”的另一個意思是:說的話完全符合內心的情緒感覺。當你心裡感到不好意思,便把“對不起”說出口;當你不願答應,便老實說“我不願答應”。

這樣便做到了心口一致。一個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準”的人,身心合一,也與所處環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關係,所以內心的力量很大。這兩點並不難做到,由此刻開始,每說一句話的時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會出現。

2、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年輕時候精力旺盛,熱情洋溢,想做很多的事,也有很多抱負,但是也容易挫敗氣餒,結果十年過後發現一事無成,甚至有不少人做了使自己懊悔遺憾的事,帶著一種很大的無力感度過一生。

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年輕人若想人生能夠不斷地提升、越來越成功快樂的話,需要學習“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這兩句話。“三贏”是第一個標準,也是必須堅持的標準。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做,總錯不了。

自身的“建設性”。“建設性”是事情能夠產生累積的正面效果,每重複一次,自己的成長、學習和未來的成功快樂便多一分。 “量力而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決定做什麼、做多少。這是愛護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現。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擁有的能力和承認自己沒有的能力,才是聰明的做法。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會容易否定別人、妒忌別人、對別人的成就看不過眼。否定自己的人,總會找機會去證明自己不夠好,否定自己的成就,或者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許自己有錯。一個否定自己的人,總有非常大的一份無力感,因為這個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個被否定的“自己”裡面。

打個比方,想像一下你是一個連體嬰兒,左邊的一個名字叫作“我”,右邊的一個名字叫作“自己”。兩邊有些時候很和諧一致,做什麼事都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些時候在吵架。

“我”自以為是老大,不接受“自己”,而事實上,“我”的雙手雙腳沒長好,要靠“自己”才能走路、做事。所以現在“我”不接受“自己”,便什麼事都做不出來了。“我”不夠好,這是事實,但是怎樣的不好也還是擁有很多能力、知識、經驗和潛質。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這個“我”,便什麼都沒有了。

這個“我”就是基礎平台,在上面蓋什麼高樓大廈都有可能。 不接受這個平台的話,則無法把任何東西建築起來。“我”不夠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收穫、有提升、有更多成功快樂。否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樂自然很少。

作者:李中瑩來源:《重塑心靈》

📕生命解碼講座影音無限觀看課程
📕從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談自我實現的「自證預言」
https://reurl.cc/mZdnnl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你所炫耀的,正是你所缺乏的

Credit: https://www.facebook.com/faber0205/posts/pfbid02WYJdVvCcnLc4XtW3XEuXxS73gsLMT5AsPKZ4JuExVHAfiDycxnQkBAAcbo4UXMcUl

靈魂覺醒旅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