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
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帶來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
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成為一種“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指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顧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
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
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歷程的。
例如:家中排行、成長背景、內在誓言(也可以說是成長經驗中的“座右銘”,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種理念,成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成長背景無形中灌輸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著我們。 )
可以說,原生家庭也是影響我們最早,持續力也最久的環境及系統。
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影響夫妻關係
據調查顯示,個性、價值觀不同,是導致離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別是我們中國人。
婚姻不是男女雙方兩個人的事,一樁婚姻背負著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對“婚姻”這兩字的解釋,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則是指女方家庭。
我們如何“排斥”著父母的婚姻模式
一位女兒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很強的處事能力,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長大後,可能就會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強勢的男人,在她的頭腦中,父親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
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無論如何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在成長後在夫妻相處中不受意識控制地重複出現。
從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了父母的行為方式,以致婚姻中關係中夫妻雙方的行為、認知、情緒等也起了連鎖反應,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凡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
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從原生情結剝離
別再演出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關係模式、家庭規則方面自然不同,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帶著各自家庭的影子組成新的家庭。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也處理不好這種差異的話,上演的不是兩敗俱傷,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就在不知不覺間複製著前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代代相襲,進入無法掙脫的死循環:
這就需要我們要潛意識主宰狀態轉成意識主宰狀態,了解過去帶來的影響,並學會如何從“原生情結”中剝離出來。
借著“情緒過激”反應做一次心靈回溯
“心靈回溯”即當事人由當前人際關係引發的強烈情緒深入意識,探討過激的情緒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
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是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結”有關。
夫妻雙方可以藉著“原生情結”被引發的機會,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靈回遊,瞭解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發生的事。
學習用現在的、較為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檢視探尋自己和對方性格形成的源頭,走出父母婚姻的陰影,説明彼此成長,在成長中重建美好、和諧的婚姻關係。
因此,認識彼此內在心理狀態,也是解決衝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
特別指出,「心靈回溯」是相當情緒化的過程,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心理退化(regress)的現象,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陷入強烈的情緒當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身處何時(在過去某段對日或是現在)。
在你深入探索心靈脆弱的部分時,任何“批評”、“論斷”、“越界”(cross—over),或對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種種負面臆測與闡釋,都可能使你再度受傷。
所以,身旁最好有人關心你、支援你,懂得細心傾聽,給你安全感。
雖然,心靈回溯可以在一個人獨處時自行運用,不過,如果藉助催眠師來幫助我們一步步經歷上述過程,將會更有效果。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雙方各自會從自己生長的家庭裡帶來不同的規則。如何把兩個家庭版本的規則變成一個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課。
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種種陷阱,利用好擁有的資源,制定出一個我行我素、他邊走邊退的雙邊協定,最後成功實施雙方達成的協定。
平和還是大發雷霆覺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
對大多數人而言,有著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髮、人際殺傷力特強的“痛點”,這些“痛點”往往最容易被親近的人引爆。
許多人在外面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但一回到家就會大發雷霆。
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對某些事或情境產生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時,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彆強烈,又一再出現的情緒,很可能背後掩藏著“原生家庭”裡的“原生情結”。
分清此刻和過去的界限
一種強烈情緒宣洩出來後,要留意哪些是針對現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題發揮的,屬於過去的。
不要把屬於過去對父母的情緒摻雜進來,投射併發洩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對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過去和現在的情緒之間設一道防火牆,不讓過去的情結繼續糾纏在現在的婚姻裡。
找出新的應對模式
與所有的社會系統一樣,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親密感等等。
我們的小家庭缺什麼補什麼,多什麼去什麼。
丈夫自己僅有的那點價值感、成就感還不夠,還需要妻子的欣賞,妻子就給他一點,這可事半功倍的機會。
丈夫想成為決策者,就送他點權力。
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權威者,就多給他點面子……
這些招式省心省力還低成本,不妨試試。
我們每一個人從小生活的家庭,不僅塑造了我們的形象、性格,還給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生活模式。
有反省能力的人,會對這些模式進行修改、取捨。 她們的生活會過得有滋有味。
另外,再生家庭與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狀態。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我們應警惕自己,莫讓過去的創傷延續到現在,勿用憤怒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討債”,而要以理性、愛心慢慢解決問題,還可能一不小心創造出一份天下獨一無二的浪漫婚姻模式。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
生命解碼講座影音無限觀看課程
從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談自我實現的「自證預言」
https://reurl.cc/mZdnnl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