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靈魂的導師!!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

幾乎每個人的生命卡點都能在原生家庭關系中找到蛛絲馬跡。

為人父母,亦或為人子女都離不開家庭土壤的滋養,而如何以高維視角透視親子關系的本質,將成為每個人快速認知自我的捷徑坦途。

今天就讓我們來全息解讀親子關系,正面自己的生命課題。

至親

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學徒

血濃於水,是緣分至深的顯現

如何理解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同一業力的同修夥伴,只為共赴圓滿境界。

“孩子,是父母的結晶,調和雙方陰陽能量的精華,集合父母的優勢,同時傳續著父母的業力習氣。”

孩子,並非能量圓滿,而是前世修行成果的一個展現。

無論是面相、體相,還是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源自父母,所以有先天遺傳作為表象來顯化這樣的內在規律。

“家族業力就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接力賽,從一到二,二到三,三到子子孫孫,孫孫子子,最終一人得道,整個家族全部解脫。”

這是世俗間的族譜維度的血緣關系的直觀意義。

“而在靈魂維度,超越血緣的則是靈魂家族,生生世世互相為彼此演繹不同的角色,只為相互成就,克服卡點,最終抵達圓滿,這個數量遠比血緣關系要多的多。”

簡而言之,血親的緣絕大部分深於其他的關系。

每個人的內在價值觀思想道德體系都是由經常在一起生活的緣分所干預擾動最終形成的,血親具有先天的更長時間影響塑造其靈魂的條件。

結論就是,依照誰對你影響越大,與你的緣越深,百分百是靈魂家族的人,大概率是血親關系。

父母這一生在奔赴圓滿的修行中還未完成的那部分交棒給了孩子。

本質關系是同修,更像是戰友,但在世俗中顯化為親子關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底層認知。

不要先天認為,自己比孩子更強大,而把自己的那套邏輯強加給孩子,結果就是明明孩子先天的靈魂能量是超過父母的,只是未經歷世俗認可的方式展示出來。

父母先天的強勢,以自己為標準,往往會讓孩子感到被掌控,壓抑,甚至大多數時候是不理解的。

很多問題,孩子比大人看得更清楚,更懂得如何利用神性和佛性能量解決問題。

為什麽孩子會對抗父母?

不是因為叛逆,而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認為的對與父母灌輸給他們的對不一致。

大多數情況是,孩子是對的。大人只在乎看得見的得失,忽略了看不見的財富。

真誠,單純,善良。

而如何真正了解孩子的思維認知模式,明白教育的本質其實是為孩子搭建無限接近於天道法則的認知程序系統。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是很多人的一個刻板印象,大多數情況確實如此,因為外在干預確實深刻決定著內在的形成。

試問,兩個聖人生來的孩子,當然是聖人。

兩個聖人領養一個孩子來親自教育,會不會培養出一個聖人呢?

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作為父母,你自己直面自己的貪嗔癡慢疑,讓自己無限接近於愛,接近於道,那麽你的孩子當然才更有可能圓滿。

靈魂家族的每個靈魂都是緊密連接著的,一個人能量鏈接到了天道法則,這個能量就會根據緣分的深度依次流動。

而一個達到開悟的靈魂,則可以讓血親和相近程度緣分的靈魂一起得道。

以這樣的視角重新看待親子關系,真正的親子教育模式才真正顯現。

成長

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學徒

盡可能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成長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

我們總是相信頭腦的局限思維,去複刻出所謂的完美,但實際上,只要沒有得道,沒有開悟,沒有完全成為愛的人,做出的決定都是相對的對,絕對的錯。

下面我們來說明,為什麽從生活維度,父母是孩子的老師,

而在靈魂維度,孩子卻是父母的導師這一親子關系的核心觀點。

首先從修行的維度,大人的修行是拋開已有的認知局限,放下既有的執著與欲望,而逐漸修行達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如孩童般天真。

而孩子呢?

生來未被沾染,無需第一步的脫落舊模式的環節,只需要直接錄入天道法則的愛的程序,孩子就已然成為了道。

孩子靈魂,遠比父母更接近真理!

在世俗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這個程序系統的主要錄入員,在學科教育方面,老師是主要錄入員。

何為程序錄入?

就是思想道德,價值觀等最底層邏輯的搭建。

我們把一切名相比作盒子,盒子是名稱,盒子裏裝的是這個存在的真實本質。

我們對孩子說,不要跑。孩子是不可能理解的。

什麽叫跑,為什麽不能跑?

在認知的程序裏,是不能正常運轉的。因為孩子接受任何的道理,他要既感知到盒子,又要感知到盒子裏的真實本質。

一切真實的本質是一種感官上的感受。

孩子跑了起來,結果摔倒了,疼得哇哇哭,他就明白了大人的話,原來不能跑是因為容易跌倒會疼。

這個認知的錄入就完成了。

但是如果這個盒子同時被賦予了很多含義,那麽第一次的時候,孩子就要先知道,原來一個詞還可以有多種含義。

總之,一切真正的認知源於感知。

一切停留在認知的錄入,而未經歷過親身感知,都是失敗的錄入!

中國的孩子教育,就像是生產線上的產品,被刻錄了太多的大道理,卻很少發自內心地體驗過道理的真實本質帶來的愉悅,才讓孩子們看似懂得很多,但道德認知非常混沌迷茫。

一個盲人永遠無法理解,顏色與畫面,形象與結構。

一個聾啞人永遠無法理解聲音。

要麽是錄入環節有問題,要麽是感知環節有問題,最終導致錄入失敗。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這是你想要為孩子錄入的系統,但如果你不深刻理解這個規則規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認知孩子,那麽大多數錄入都將是無效的,自以為是的。

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學生去理解孩子,反而被治愈的那個將是你自己!

孩子天生就是最真誠的,也往往是最善良的,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最寶貴的東西,而世俗中的財色名利,並不一定就是孩子想要的,他們的神性天賦並沒有機會去顯現,就被扼殺在了灌輸式的、填鴨式的、覆制粘貼式的有限思維之中。

最值得給孩子錄入的思想是天道法則,是愛這個世界,而不是對抗,如何與他人鬥爭,與他人對抗,去搶拼所謂的有限資源。

房地產商生產出了房子,沒人去買就一文不值,只能降價。

但越多人去爭搶購買。

反而價格越高,競爭越激烈。

買房真的就是必須麽?

這就是當下最流行的概念——內卷。

回到孩子的話題,真的必須考高分,真的必須賺大錢,住豪宅,當大官,才是成功圓滿值得追求的目標嗎?

如果這個問題不破解,孩子的培養教育就是一紙空談。

孩子的境界天然就在那個高度,卻被父母的世俗認知硬生生拉到了低處。

這才是99%親子教育的本質。

父母的認知局限了孩子的人生。

只要人們認同賭博是對的,那麽就有輸有贏,而不會有人一直贏,但一定有人一直輸。

莊家穩賺,那麽整體上了賭桌的人都是輸的。

先天的設定就是錯的,即使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好處,但卻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的損失之上的。

所以,未來的教育是尊重孩子自由意志的,孩子與父母更像是朋友知己,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高頻帶動低頻,低頻消耗高頻。無論你是父母,亦或是深陷原生家庭問題的兒女,如果你非要問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只能如實說——改變你自己,接納你自己,與自己和解,然後主動讓步與孩子和解,與父母和解。

這樣你才是那個高頻的,正確的,只要你不是主動緩和矛盾的,你就是那個低頻的激化矛盾的人。

這是真相,但的確難以面對。

尤其是為人子女,父母年齡在60歲以上的,永遠不要嘗試去改變對方的思想,而是竭盡一切可能去滿足對方的要求,無論多麽不合理。

除非那已經超出法律界限。

作為父母,盡可能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他的卡點也是你們家族的卡點,總要有人去經歷去體驗去突破,才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與其對抗,不如選擇順其自然,選擇支持與成全。

我想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父母對於孩子的信任、祝福,是給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大財富。

但99%的孩子都沒有獲得過這份財富,包括父母自身。

那些溺愛孩子,替孩子抵擋一切苦痛的家長是愚蠢中的愚蠢。

你把自己內在的匱乏反覆灌輸給了孩子,你把自己想得到的都寄托給了孩子,你把他該成長該面對的苦痛都抵擋了,最終培養出來的是什麽樣的?

習慣了拿來主義,而失去了生活與靈魂雙重維度的獨立能力,成為自己內在最失敗的顯化。

代價

不要讓孩子成為家庭失敗教育的犧牲品

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學徒

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用二元的思維解析問題。父親代表陽性的理性能量,母親代表陰性的感性能量。

一個家庭中孩子傾向於父親,則會聰明理智,但不善解人意,更缺乏情商,不懂得付出給予。

一個家庭中孩子傾向於母親。

則會主觀臆斷,要麽過於自負,要麽過於自卑,優柔寡斷,看問題膚淺表面,拖泥帶水。

更糟糕的情況當然是離異家庭,孩子單方面只能接收一種能量,而導致內在嚴重失衡。

其他緣分的陰陽能量影響,暫且不說,可想而知,家庭的教育,父母關系和諧,父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著多麽深刻的決定性影響。

正如我在《說紫薇聖人》系列中對未來教育制度改革的暢想,尊重自由意志的前提之下,與孩子亦師亦友,時刻保持在相同頻率之上,才能建立有效溝通。

同時堅定地遵守先錄入概念後體驗感受的認知邏輯,才能讓孩子真正發自內心的理解。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人在快要被執行死刑的時候,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婦人給他送去一些吃的,並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個死囚開始嚎啕大哭,他說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真正理解什麽叫愛。

他的父母從小告訴他,傷害別人,掠奪別人,欺壓別人就是愛,他相信了,也照做了。

他認為自己明明一直都在愛這個世界,愛所有人,結果卻是打傷致死多人的悲劇。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一次錯誤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將是一生的疤痕。

遠見

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學徒

讓孩子永遠活出真實和真誠

比起教他如何偽裝更有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不是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表現出道德和那些美好的表象,反而是對於本質意義的漠不關心,直接強制地把孩子雕刻成那個看似美好並且符合自己期待的樣子。

於是,孩子們開始把自己真實的內心隱藏,偽裝出了你希望的那一套形象。時刻活在身心分離的痛苦之中。

99%的家庭教育都是以個人局限的意志為轉移,而不是出於發自內心的愛。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之前,父母更應該對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

從沒有愛的婚姻,到沒有愛甚至不純粹愛的親子關系之中,我們很難想象,我們的父母、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在過去和未來都在為這些匱乏感買單,制造出種種悲劇與苦痛。

去和自己的至親,來一場心與心的真誠溝通吧,以對不起為開場白,懺悔自己的過失,然後把改變踐行到生活中去,才能讓愛重新在這片早已貧瘠的土地上煥發新生。

先讓步,先成全,先付出,先去理解,先去接納,你才能完成自己的原生家庭課題,帶領整個靈魂家族逐步走向圓滿。

不要再把愛當作自私掌控的幌子,而是一種真實可觸的溫度與光亮,照亮自己,溫暖家人。

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學徒

Credit: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XBAJ29E3unDjnCTGNcXt2MnvmS9ZqG77DTkRN5oxE5zTobxvx6pT2mT92FFqR7eEl&id=100041674480128

靈魂覺醒旅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