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有一個關於兩隻狼的智慧故事,長老會告訴成長中的孩子們:
「我經常感覺,好像有兩隻狼在我的內心打架,一隻既小氣又貪心,另一隻則是好禮而慷慨……」
「哪一隻會贏呢?」孩子們問。
長老笑著說:「你餵哪一隻,哪一隻就贏。」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們的困擾算什麼?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美滿的關係、愉快的生活。
可我們有時發現,幸福、美滿其實並不容易。
我們經常會無意識的毀掉自己的幸福,毀掉自己的親密關係,我們會對著親密的人大喊:這都是你的錯!
也會一股腦的將問題和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十足的“受害者”。
也許在我們的身邊,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態,認為一切都是“外面”都是“別人”的錯。
受害者心態是最毀滅幸福、破壞關係的心態。
你有受害者心態嗎?
01
受害者心態是什麼?
受害者心態:是一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認為自己在生活裡處處遭受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根本無力控制。
在這個狀態之下,你會認為自己很可憐,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反對你,每個人都對你不夠好,覺得自己時時陷在困境與被傷害的感覺裡。
你無法也不能採取行動,只能悲傷與自憐。
我們在這裡提到的受害者心態,不是家庭暴力、職場性騷擾、或是巨大災難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狀態,只是一種不健康的自我防禦機制。
這種將一切不快樂不幸福歸咎於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暫的獲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顧。
實際上,這是內在自我的匱乏與人生掌控能力的喪失。
受害者們認為:因為不是我的責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無法做出任何讓自己更好的改變。
02
受害者心態是如何形成的?
街心花園裡奔跑著的孩童,在他摔倒的第一時間裡,總是驚訝或好奇,他們抬起頭來確認有大人在身邊,然後放聲大哭。
這時候家長會將孩子抱起,給予安慰和撫慰。
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受傷是獲得額外關愛的機會:我受傷了,你要關注我,你要做點什麼來補償我。
在學校裡,如果他人傷害我們,老師也會讓那個人向我們道歉。
遭受到痛苦或是不道德、不公平的待遇時,應該被糾正、被彌補——這是我們從小就根深蒂固的觀念。
我們在幼年時不自覺習得“處在受傷的位置,讓自身獲得好處”的這些觀念,它所帶來的行為模式也伴隨著我們成長。
但成年之後,我們不再需要他人來對我們的生活進行干預和幫助。
如果我們心態沒有成長到“為自己負責”的狀態下,受傷就想要找他人來“頂罪”,就會演變成受害者心態。
大家身邊都會存在這樣的人:
工作做不好,抱怨老闆不賞識、不提拔自己;
和伴侶的關係一團糟,認為都是對方的錯,對方不理解不體諒自己;
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害的自己這麼操心焦慮;
感覺 周圍一切的事都不順心,老天總是跟自己作對;
自己遲到錯過了末班車,都能找到無數的理由是他人或者外界的錯….
03
為什麼會陷入受害者模式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受害的人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同情。
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開始,每個孩子就知道如何通過自己受到的傷害來獲取養育者的關注和補償。
長大以後,我們甚至會替自己創造這種被傷害的感覺,來尋求他人對我們的關注和情感賠償。
我們渴望獲得他人的注意力和關心,讓自己不必為人生的失敗承擔風險,不必背負心靈成長的重責。
並且,一個站在受害者角度的人,彷彿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都是別人的錯,獲得始終“我是對的”的感受。
這些暫時看起來,彷彿真的是好事。
但是,時間一久,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也許會越來越糟。
04
受害者心態的後果
關係裡的過度依賴,會使他人想要逃離。
受害者心態的人,把自己的一切喜怒哀樂的緣由都依附在他人身上,會讓他人痛苦不已。
“當初你說你要管我一輩子,所以你要為我下半生的一切負責,你要愛我、排版我、對我好、保護我不受到任何傷害”….
許多善良的人會盡力幫助一個他們愛著的受害者。
但是這種幫助與關心,往往不會持續很久,受害者心態會導致你所需要的關懷是一個無底洞,會消磨掉心底的愛,人們最終會感到厭倦,慢慢地離開。
05
受害者心態
是潛意識裡對自己的放棄
受害意味著無需負責。受害者無須為自己的現狀負責,也無須為自己承擔責任。
一個帶有受害者心態的人會相信他的人生已經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變,他會責怪任何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於責難。
一個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
可能一輩子都會陷在這種情緒的泥淖中:
不負責、不行動,
也因此錯失所有讓自己改變的機會,
這種看起來能夠讓人獲得情感關注的心態,實際上隱含著對人生的全盤放棄。
06
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沒有人可以為另一個人的生命負責,也沒有人可以代替另一個人而活。
每個人都需要明白:不管你之前受了多少的苦、受到了多麼不公平的待遇,都沒有人會替你的生命與痛苦負責。
唯一能為我們生命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
痛苦還是快樂,都是自己的選擇,和任何人無關。
沒有任何人因為任何一件事情而欠你一個道歉,倘若有人向你道歉,那的確很好,但也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道歉無法讓行為逆轉或是彌補傷害,它們只是聽起來比較悅耳罷了。
假使有人無限度的包容你愛你,用心使你快樂,這當然是件美事。如果沒有,也沒什麼可怨恨。愛自己,努力使自己快樂。
為自己負責真正的意思是:
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對一切的發生負起自己的責任。
不必逆來順受,也不必亢奮激進,
整理好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
腳踏實地努力和改變,
去過上自己能掌控的幸福人生。
即使你曾經是一名受害者,你也必須努力讓自己不要永遠做一名受害者。
因為,在你等著某個人來為你負責、糾正錯誤的時候,人生已經往前滾動,不再等你了。
停留在原地等待著或者期待著別人為自己負責,或者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推卸出去——都不會讓我們真正的幸福起來,反而,會越來越不幸。
人生這條路很長,蹲久了,可以嘗試站起來,自己走走,你會發現,感覺也不錯。
除了我們自己,沒人該對我們心裡被傷害的感覺負責。
推薦影片在留言區。
推薦好書:
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
2023/11/27新上市
https://ppt.cc/fRKAnx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推薦影音成長課程:
生命解碼講座:從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https://reurl.cc/zYyYG7
本文源自網路,若知原作者,請告知。